进口审核戒严,中国进口商利润锐减!
   发布日期:2013/11/4    浏览次数:2791 次
      进口商之间市场份额日益严峻的竞争导致产品价格和利润的锐减,对于中国的领头水产商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警告。
      香港Pacific Rich Resources (PRR)的负责人Chris Hanselman称,螃蟹价格“过分敏感并且利润十分之少”。“现在人们从欧洲任何地方进口螃蟹,不论是新鲜的还是冷冻的。但这使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造成了(大)量出货但利润极低,尤其是冷冻螃蟹。”
在退出了中国大陆的螃蟹贸易之后,PRR把针对大陆市场的业务转向进口格陵兰大比目鱼和棕色蟹,以及加拿大的黄尾比目鱼和冰岛的鳕鱼和鲽鱼。Hanselman说,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CIQ)和关税制度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冷藏链相关服务的不协调性都使得中国市场具有挑战性。“螃蟹的死亡率造成的损失将会迅速抵掉所有的利润,甚至是以前的利润。”
然而,使人们仍然坚守在这个市场上的原因则是,尽管众多媒体大肆报道中国政府的反贪污腐败措施的影响,中国市场上的大部分进口水产的价格仍然坚挺。 
    “名牌或西方产品变得更加流行。价格似乎并不是问题,”Hanselman说,他目前正试图在中国的超市推广爱尔兰的海螺。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市场。
这或者会使一些国内品牌处于下风,而有利于一部分的进口商们。中国的市场是巨大的,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来自拥有高知名度品牌的国家的进口商品自然具有明显优势,如法国和挪威。Hanselman解释说:“作为进口商,高端市场显然还是十分巨大的,在这个市场消费的人们往往想要最好的。当然,中国仍然十分支持国产品牌。”
        Hanselman将中国水产消费的趋势比作是像对路易威登的包或者香奈儿时尚单品的渴望一般。 
      “这 同样适用于红酒以及海鲜。我认为很少有人知道他们吃的或者喝的到底是什么,如果价格昂贵、品牌出名,那么它就是好的。水产品种最好的例子就是生蚝。它们必 须是法国产的,必须有贝隆生蚝,尽管其实法国产的和英国产的其实是同一种类。但在中国人的眼中,法国产的就代表是最好的,而他们愿意为此付更多的钱。波士 顿龙虾是另一个例子。”
       也许这证明了为什么挪威三文鱼持续在品牌传播上努力,近期水产销量的下滑和中国关于诺贝尔奖的不满应该是有关系的。
      挪威三文鱼创办的很好,Norge(由挪威水产出口局经营的挪威国家品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比如阿拉斯加鲑鱼是一个更好的产品,它蕴含更加丰富的油脂和质感,而且是野生捕捞。日本消费者会喜爱这个产品,但是中国消费者不会。
       对于水产进口商来说,紧随政府的政策变化是另一个很好的策略。Hanselman只在中国出售可持续水产品的决定就是和中国的检视机制以及市场形势密切相关的。“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些和健康以及安全连接起来。所以这是和CIQ加强这两方面的新举措密不可分的。对我而言这些都是有优势的。”
        然而,CIQ的这些新举措五一导致灰色渠道出货量的增加,尤其是价值高的新鲜产品。“由于健康问题,CIQ正在加强管理,这当然是好的事情。但这个(灰色)行业是巨大的,而且会持续进行下去。”Hanselman解释道。
       他认为,如果CIQ严加看管灰色渠道并且强制所有的水产品通过正规渠道出货的话,那么进口价将会上升,他表示这不会是近期将发生的事情。灰色渠道是“进口商们不用记账的一种方法。所以尽管可能将会发生变化,我认为它们会在短期内发生。”
        无论哪种方法,对于进口商来说,与CIQ的目标保持一致才是最好的,Hanselman称。“我们的货源要么是可信的货源,要么是从可信的工厂采购。我们总是自己充当第三方来检查监控链,以确保商品符合标准。这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在中国的水产市场,走私十分常见的:在中国,一个中西进口的分销商可能操作了三分之一以上耳朵走私进中国的产品,包括来自许多国家的龙虾和来自香港边境的热带鱼类。他对Seafoodsource表示:“许多温水热带龙虾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中国的,加拿大和美国的龙虾价值较低,通常情况下会通过正规渠道进入,至少在中国东部和北部是这样的。”
                                                                 (信息来源:http://www.seafoodsour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