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业朝向摩洛哥起航
   发布日期:2013/12/26    浏览次数:3703 次
    从明年起,中国将朝着成为摩洛哥水域的重要参与者之一而努力,这一进展将会为欧盟拖网渔船带来巨大竞争。作为中国最大的国有捕捞业公司之一,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SFGCG)的位于摩洛哥港口城市阿加迪尔的办公室声明表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在摩洛哥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达1190万美元(860万欧元),此外公司在摩洛哥设立的新公司在130天内的捕捞量达2400公吨。
 
    这一捕捞量主要是依靠今年夏天开始使用的四艘天罗地网拖网渔船,每艘都长达33.2米。在近期去阿加迪尔的访问中,公司总裁濮韶华对当地员工表示,在摩洛哥水域,他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机会”,作为公司“摩洛哥计划”的一部分,他将计划派更多的捕捞船只加入阿加迪尔。濮韶华称将在摩洛哥加派更多的船只以“提高公司在摩洛哥水域的产能”。
 
    对于中国 的渔业官员和加工商来说,稳定罐头产品原料如沙丁鱼、金枪鱼和其他原材料的供货量是十分重要的,他们经常表示建立既可以与泰国竞争,又能够满足出口量以及 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的罐头产业。摩洛哥的渔业官员们似乎意识到了这些,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优质的合同以及和中国签订的合同上。一位摩洛哥的渔业官员在近 期的访华旅程中说,中国将成为摩洛哥水产品和贝类产品的大市场,同时,他也向中国扩大水产养殖业的项目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摩洛哥全国水产加工和物价稳定措施工业协会(FENIP)的一位发言人对Seafoodsource表示:“尽管我们是一个小国家,但小国家也有小国家的位置。”他解释说,摩洛哥水产品的质量以及欧盟市场供货商的身份使得摩洛哥的产品很容易销售到中国。
 
    水产品出口商Ahmed Alaoni Ennajeh指着沙丁鱼、鲭鱼和牡蛎对Seafoodsource说:“我们的产品中,有四五种在中国十分畅销。”他的公司Groupe Polyvalent在中国水产市场的盈利一直在提高。
 
    摩洛哥计划将自己的水产品出口量从2010年的103万公吨到2020年提高到160万公吨,同时将该部门的收入从2010年的15亿美元(11亿欧元)在2020年提高至31亿美元(23亿欧元)。根据官方数据,摩洛哥的水产业提供了该国7%的就业,但该行业也同时存在着争议:由于40%的沙丁鱼是在西撒哈拉地区捕捞的,该行为被一些人视为领土侵占。
 
    近年来,中国在长途捕捞船队上的注意力使得像SFGCG这样的公司来到了摩洛哥海域。或许摩洛哥的渔业可以利用来自中国的投资——近期一则央视的报道指出,国内的船队和加工产业已经“过时了”。此外,该报道还指出摩洛哥的渔业资源十分丰富,并且通向地中海和大西洋海域。
 
    摩洛哥每年可以从欧盟获得4000万欧元以便其进入摩洛哥的海域。西班牙主张延续此项约定,但其他的欧盟国家由于西撒哈拉地域的争议性而纷纷质疑该条款是否符合道德约定。
甲壳类产品和软体动物是摩洛哥出口的主要产品。摩洛哥生蚝出口商SAIDI参加了近期在大连举办的中国水产博览会,号称自己的产品是“生蚝之王”,日本则是摩洛哥深海章鱼、鱿鱼和墨鱼的主要买家。
 
    尽管摩洛哥急切的想要提高出口量,但该国的制度一直很严谨。在FENIP牡蛎促进加工部门发展的时候,该国的另一个机构,国家水产养殖教育发展署(ADNA)则一直在推动摩洛哥的水产养殖部门,因为这个部门才是出口创汇和创造就业的关键,它的展示区就聚集在胡赛马的地中海城市。 -                                                文章来源:www.seafoodsource.com